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暑期社会实践第二天,实践团两个调研组的同学们身入属地基层,通过问卷、走访等形式对家乡的教育、文化、环境、防疫等重大成果进行了调研,并制作视频、PPT与实践团成员进行分享与讨论。
上午,王钧锋同学作为城市调研组的组长,先简单介绍了本次开展城市调研的背景及意义,带领实践团全体成员通过社会观察、国情考察、产业调研等方式了解社情民情,感悟家乡发展变化。
实践团全体成员一起观看了有关城市发展和疫情防控的视频进行整体了解,在视频后,王钧锋同学还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家乡的一组照片,通过城市建筑的今昔对比,感受城市发展之迅速。
来自不同地区的数十位同学也发表了自己的对于城市发展变化的感受,其中刘宁同学分享的胶济铁路,将红色文化与旅相生态资源合,不仅做到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讲好红色故事,同时也做好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加快当地城乡建设发展和经济发展。李泓萱同学表示自己的家乡山东潍坊正在大力推进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理念为指导的低碳发展道路,不断开展前沿农业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助力中国特色农业现当代化进程。
通过同学们的发言,实践团对于祖国各地的城市发展情况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有了美好的期待。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少同学在经历严峻的疫情后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历,并愿意与实践团同学们分享其中的深刻感受。其中武芯玉同学向大家分享了刘仙知道武汉的医护人员吃不上热饭后,自发免费为医护人员送餐,被医务人员亲切地称为“雨衣妹妹”的故事,她的大爱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实践团的榜样。王珂璇同学也向大家描述了自己曾看到志愿者脱下防护服,全身被汗水包裹的情景,深刻感受到抗疫志愿者的伟大及无私。通过聆听同学分享的感悟,实践团无不被这些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工作者以及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疫的精神而感动。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展现了青年的担当和奋斗的底色。抗疫没有旁观者,更无局外人,让我们对坚不可摧的伟大人民力量致敬。
下午,谢欣怡同学向实践团带来对家乡的文化、经济、环境、防疫情况的调研成果展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活、组织等全方面振兴。
申玉延同学于属地参观了民俗园,并通过视频与实践团进行了讲解。其中的乡情村史陈列室让大家走进豆腐制作的悠久历史,如今的流水线生产,已能使豆腐产量提高四倍。随后她带领大家参观了村委会,其中图书阅览室、儿童之家等场所向大家展现了当今农村的文化建设状况。我们要传承乡村文脉,展现乡村生活新面貌的同时深挖文化资源,激发乡村振兴的创造活力。
宫克谦同学则带领实践团来到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的农田,通过采访调研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了当地常见的三种农作物:玉米、章丘大葱及姜,并讲述了农作物的种植过程、经济效益与未来发展。因农作物的经济效益随天气及行情等情况会产生波动,为了推进产业兴旺,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充分激发农业发展内生动力。
之后,何济清同学向大家展示并讲解了对御临河、天意谷、银鼎山公园及五华山的独特的地貌及背景意义,让实践团深刻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理念。我们已经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坚持守护好绿水青山,就是守住了发展命脉,就是为子孙后代留住了发展空间。
最后,谢欣怡同学带领实践团到达辽宁省锦州市花尔楼村,带领实践团进入了卫生室与幼儿园。在其中我们了解到花尔楼村严密的防控措施,同时实践团也对防疫知识进行了加强学习。
家乡的一景一物、独特的文化气息及丰硕防疫成果深深的印在实践团的心中。新时代新起点只有不断丰富文化内涵,让文化温润乡村“精气神”才能让乡村焕发生机和活力,城乡发展更加均衡,实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分享到: